冷链物流,生鲜电商的破局棋眼
文章导读对于生鲜电商来说,盈利的方向主要是三个,上游是产地,中间是物流,终端是用户。而从产地到用户的流程中如何降低损耗、提高bb电子
体验、控制物流成本成为了运营的核心。合适的冷链bb电子
方案必不可少,是破局的棋眼。核心观点生鲜电商的问题不在获客,而在冷链bb电子
。生鲜电商的止战之殇易观智库数据,2014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289.8亿元,年增长达到122.6%,预计2017年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突破1400亿元。但与此同时,相关数据显示生鲜电商的盈利性实在堪忧,目前国内农产品电商接近4000家,其中仅有1%能够盈利,7%有巨额亏损,88%略亏,4%盈亏持平。一方面市场正在以堪称飞速的年复合增长率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中间件的生鲜电商却绝大部分入不敷出难以盈利。令人好奇的是,问题出在哪里。目前生鲜电商经营的产品类目主要包括当地海鲜、进口海鲜、进口水果、进口奶制品、国产水果。按产品大类细算,大概占比肉类17.0%、水产22.3%、水果18.1%、蔬菜34.5%,这四大类目占比超过90%,其他长尾主要包括乳制品、冷冻食品、冰激凌等。商品毛利率高、生活必要需求、重复购买率高,是这类生鲜产品的突出特点,但与此同时,易腐坏却是不可回避的天生难题。易腐坏的货品特点直接造成了生鲜电商的三个运营难题。第一是在电商货品类目中bb电子
时效要求**,大部分需要当日和次日完成bb电子
;第二是常温物流体系内的流通损耗过大,通常可达10-30%,而普通电商货品损耗一般低于1%;第三是物流成本在运营成本中居高不下,平均可达15-20%,部分货品甚至高达30-40%。冷链物流的严重滞后电商行业在过去的高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快递物流行业的爆发,实现连续六年年均增长率超过40%和业务收入年均增长35%以上。但与此相比的是服务于易腐坏生鲜商品的冷链物流细分基础设施一直以来的落后和不足。作为物流行业中门槛**的细分,近年才起步发展。从业务生产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来看。作为生鲜和客户之间的链接,冷链物流的主要生产环节包括:预冷、冷藏、运输、销售。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不同的冷链装备,预冷环节主要是冷却和速冻装置,冷藏环节主要是冷藏库和冻结柜,运输环节主要是冷藏车和集装箱,销售环节主要是储藏库和陈列柜。其核心的价值点是使得易腐坏的生鲜商品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环境下,在从商品产地到消费终端的流通过程中减少损耗和污染,**程度保证质量安全。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作物生产的增多,生鲜消费的冷链需求正在快速增长,仅以果蔬为例,2013年我国的果蔬冷链需求已经达到9200万吨,并且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其中上海的增长率更是高达30%以上。但冷链bb电子
的滞后,造成了生鲜需求难以被有效满足且目前已有的流通损耗严重。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来看,对标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海外发达国家,在冷链应用率、冷藏车占货车比例、人均冷库容量等多项核心指标差距显著。美日西欧国家冷链应用率超过90%,东欧国家超过50%,而我国仅19%;冷藏车占货车比例美国1%,德国3%,而我国不足0.3%;人均冷库容量美国69公斤,德国49公斤,而我国仅7公斤。从生鲜生产流通效率来看,这些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位居世界先进水平,冷藏运输率达90%,冷链物流损耗5%,物流成本不足30%。而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只有5%、15%和23%,流通损腐率也分别高达25%、12%和15%。从综合冷链流通率看,目前我国仅为19%左右,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综合冷链流通率已超过90%,待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冷链物流的三个难题作为物流行业门槛**的细分,冷链物流的难点有哪些。第一,冷链体系与常温体系的物流bb电子
完全不同。易腐坏的天然属性对流通过程中的时间和温度的极为敏感。多温层就是第一个难题,冷冻黄油、冷冻奶酪、冰激凌温层需求是-30℃到-20℃,冷冻肉类、速冻食品温层需求-23℃,海鲜低于-18℃,芦笋西蓝花等果蔬还有面包0到4℃,土豆、橙子等果蔬4℃到10℃,巧克力、酒庄酒等13℃到18℃,米、面、油等常温即可。一般来说,冷库需要三个不同的温控区隔,分别是冷冻-18℃到-20℃、冰鲜0到4℃、防冻8到10℃。另外,多温层混装货品时还需要注意冲突品类的分装,例如对乙烯敏感的品类,如西兰花、胡萝卜、樱桃等,与产生乙烯的品类,如桃子、苹果等。第二,冷库改造和制冷车辆投入拉高bb电子
投资门槛。常温体系的物流bb电子
,仅需租赁价格便宜的仓库场地即可,但冷链体系不仅需要仓库场地还需要前期的冷库改造和持续制冷等投入。运输车辆购置方面,额定载重5吨以下的国产冷藏车市价大约15万元,5-10吨大约25万,而超过10吨的国产冷藏车则需要至少30万元。整体核算下来,建立一个独立的冷链bb电子
系统投资门槛比同等容量的常温bb电子
要高出许多。第三,独特的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和bb电子
作业要求。冷链物流的核心,即全程温控和实时监控。从产品生产地到终端消费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冷链技术并且不同环节之间还需要无缝对接,以控制全流程流通品质。冷链物流的先进技术目前海外先进的冷链物流信息技术主要是以下三类。1. 冷链技术预冷阶段主要是真空预冷或冰温预冷技术,在原产地让果蔬迅速冷却到设定温度,消除田间热,降低呼吸强度,有效延长保鲜期。贮藏阶段主要是自动化冷库和气调贮藏技术,自动化冷库主要涉及自动存储、电子数据交换和仓库管理系统等,气调贮藏技术主要是通过减少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和氮气浓度,从而抑制呼吸作用,通过乙烯阻断剂减少乙烯生成,延缓老熟过程。运输阶段主要是全程感温和全程温控技术,主要涉及加温测温通风、强制供电器驱动、自动控温记录等。零售阶段主要是商超终端的温控设备,例如定时喷水装置的壁式风幕柜、低温展示柜和低温空调系统等。2. 物流技术主要包括自动温控全程监测、物联网和卫星定位等技术。全面动态的监控物流bb电子
过程中的冷藏温度变化、车辆设备运行、油耗和开门次数等,能够提高运输环节的效率同时降低流通过程的成本。3.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仓库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等,主要方向是产品信息化、操作流程化、数据智能化,生产信息可追溯、流通全程可监测、货品对接可标准是主要的技术目标,另外冷藏箱体之间和不同环节之间的无缝对接十分重要,需要尽量减少常温和冷链间的切换次数。生鲜电商的破局棋眼对于生鲜电商来说,盈利的方向主要是三个,上游是产地,中间是物流,终端是用户。而从产地到用户的流程中如何降低损耗、提高bb电子
体验、控制物流成本成为了运营的核心。合适的冷链bb电子
方案必不可少,是破局的棋眼。目前国内的冷链物流业态主要分为两种,全程冷链和半程冷链,主要差别在于**一公里的宅配是否与干线独立。二段式半程冷链目前是主流,主要方式是依托城市间干线完成跨区运输,以城市冷库为节点,依靠外部宅配力量完成终端bb电子
。其优点是能够快速跨区域复制,但其不足也极其明显,宅配段冷链设备的缺失,造成货品无法在流通中始终处于合适的温度,直接拉高了触及终端消费者时的损耗率。现有常见的泡沫箱加冰袋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属于伪冷链。但一段式全程冷链虽然能够很好的解决生鲜产品全流程流通问题,但不足则是前期投入较大、技术门槛较高、信息交换更难、专业操作较多等。艾媒咨询数据,2015年生鲜电商C端客户不满意因素排名前三主要是送货时间长55.3%,价格贵40.4%,不新鲜39.4%。与之对应的三个生鲜电商核心问题就是时效、成本、损耗。如果生鲜商品冷链流通率能够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生鲜电商便可获得真正的自由发展。以一个200元的海鲜成交订单为例,生鲜成本70元,物流成本30元,毛利空间50%达到100元,但目前的生鲜损耗高达25%,订单完成对应的损耗成本达到23元,如果未来损耗率能够降低到5%,那么生鲜电商的订单毛利空间至少可以增长20%。与此同时,流通损耗大幅降低带来的差评投诉、复购不足、逆向物流等原有问题将会大量减少,用户将获得更优消费体验和养成更高消费频次,生鲜电商持续盈利的商业逻辑变得牢靠持续发展的正向循环变得可能。随着冷链bb电子
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更多力量的参与,生鲜电商和冷链bb电子
将有很大的机会复制过去普通商品和快递bb电子
的高速同步发展,值得资本市场关注和期待。